个人生活网

南华教务在线管理_南华教务在线

醉熏的便当教育

南华教务在线管理_南华教务在线

一、南华大学教务系统登录入口

南华大学教务系统的登录入口是http://jwzx.usc.edu.cn/,学生可以将网站复制到浏览器地址进入登录页面。

二、华南大学简介

南华大学是由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局、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综合性大学。学校由中南工学院和衡阳医学院合并而成,核工业第六研究所合并而成。是国家中西部地区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的高校,教育部批准的卓越工程师、卓越博士教育培养计划单位,本科一批招生院校。学校位于湖南省衡阳市,有鸿翔和玉木两个校区。

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,学校秉承“博学、博学、求实、致远”的校训,弘扬“勤政务实、甘于奉献、自强自立、敢为人先”的华南精神,始终坚持育人为本,坚持以本为本,坚持本科教学中心的定位,不断推进事业的全面发展。进入新世纪以来,学校根据“教学研究型大学”的定位,确定了“特色鲜明、国内国际一流、具有影响力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”的发展目标,确立了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。

学校形成了以工科、医学为主,哲学、经济学、法学、文学、理学、管理学、艺术学等9个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。直属学院18所,直属医院6所(一附院、二附院、三附院、南华附院、长沙市中心医院、公共卫生附属医院),协作附属医院11所,协作研究生培养单位25个。本科专业68个,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25个,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9个;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;一级学科有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。学校面向全国(含港澳台)及世界部分国家和地区招生。现有学生6万余人,其中全日制本科生3.5万余人,博士、硕士研究生4000余人,国际学生560余人,成人教育本科生近2万人。

总部现有教职工2316人,其中专任教师1771人;直属医院临床教师2960人。教授、主任医师等高级职称943人,副高级职称1258人;国防科技创新团队、省级创新团队、省级高校科技创新团队、省级教学团队14个;拥有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、“专家”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、*特聘教授、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0余人,省部级学科带头人、名师、优秀中青年专家260余人。

学校拥有15个国家级专业、国防重点专业和紧缺专业、卓越计划专业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,7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、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实践教育基地,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和优秀开放课程。省级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、创新创业带动就业示范基地、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29个,综合实践基地425个。

学校拥有核能与核安全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、国家和地方建筑环境大气污染物治理与辐射防护联合工程研究中心、首批国家核应急宣传培训基地、国家核应急医学救援队、国家核科普教育基地、湖南省协同创新中心3个、省级重点实验室/研究中心30个、湖南省学术工作站3个、省级科研基地16个、行业重点实验室13个。拥有10个国防配套学科、10个省级重点学科和5个国防特色学科。学校先后承担了“863”计划、“973”计划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、科技部重大项目、国防基础研究计划、核能发展专项等科研项目2000余项。获国家科技奖12项,省部级科技奖300多项。该校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%。

学校成立了由省级政府机关、核工业四大央企、大型科研院所、大型三甲医院、大型企事业单位组成的董事会。在长三角、珠三角、长株潭建立4个创新研究院(上虞先进研究院、诸暨创新研究院、东莞协同创新研究院、长沙创新研究院)。我们与国际组织和国内外近100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。

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260多万册,中外文期刊2400多种,数字资源352TB,其中电子图书78.5TB。学校主办《中国动脉硬化杂志》、《中南医学科学杂志》、《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》、《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》等学术期刊。

学校首次入围《泰晤士高等教育》世界大学排名,并列大陆高校第65名,省级高校第二名。《校友会2018中国大学ESI高被引论文排行榜》排名第77,省属高校第一;在泰晤士报高等教育机构对新兴经济体大学的排名中,该大学与大陆大学并列第69位,与省级大学并列第二。学校被评为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、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、全国青年就业创业教育先进集体、全国军事文化教育基地。是湖南省文明单位、国防教育基地、学生资助先进单位。

60年来,学校为国家和地方输送了近25万名高素质专业人才,涌现出一批优秀校友。毕业生广泛分布于国防工业、核工业、卫生健康、环境保护、装备制造、财务管理等行业,成为所在单位的技术和管理骨干,为国家建设发展、社会文明进步、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。

学校第三次党代会提出了“一个基础、三个实际、一路三建”的发展思路,即夯实人才队伍基础、人才培养实用化、科研实用化、服务社会实用化;走内涵发展之路,加强专业、学科和创新能力建设。这一新理念引领学校走向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。

三、南华大学

标签:学校国家学科